我們是誰

這是場革命,不流血但是會流淚、流汗的革命;沒有打殺,我們靠語言、影像,與對孩子的愛與承諾。這鐵定是場硬仗,一場很長的硬仗,但我們的身段,會因柔軟而堅定,因為,我們是為了孩子而來。

我們是一群來自不同領域的人,因長期關注台灣兒童少年的成長環境、教育方式與價值方向,進而發現被診斷為過動與注意力不足(ADHD)的小孩越來越多、動輒服藥的情形也越來越普遍。我們因此結合行動。

我們已在全國發起活動,我們很希望能像V怪客一樣無名無姓,因為我們相信,四處都有和我們同感的大人與孩子,他們可能是孩子的父母、是老師、是醫師,或是工作與孩子相關的各行各業的任何一個人。

9
我們是誰呢?我們是:

◆王秀雲: 希望學生在教室裡能多講話多挑戰老師的老師,喜歡老人跟小孩。
◆王君儀: 相信世界就應該不一樣」的婦女、兒童工作者。
◆呂明蓁: 台南大學老師。全心為孩子創造開放平等多元的教育環境而努力。
◆李佳燕: 以為身為母親,就應該要雞婆,身為家庭醫師就應該不務正業。
◆李世慶: 關心生命成長與內在療癒的陪伴者
◆李宜學: 追求多元價值與尊重多元的特殊教育教師
◆幸佳慧: 兒童文學創作與推廣,兒童性與人權捍衛者
◆林杏鴻: 一定也是過動兒~到處玩耍的壯頑童
◆吳易澄: 精神科專科醫師,關切病患人權以及疾病與社會文化的關聯
◆柯香君: 一個平凡的家庭主婦,愛說故事,喜歡孩子滔滔不絕討論的閃亮眼神,活出自我與自信
◆莊雪華: 確定不要教養孩子而要接納孩子的媽媽/大學老師。
◆卓耕宇: 小時候是資深模範生,長大後卻愛挑戰體制,愛跟青少年混在一起的輔導老師。
◆曾凡慈: 社會學者,醫療體制與兒童健康的研究者
◆張  萍: 橫眉冷對千夫指ˋ俯首甘為孺子牛
◆張明慧: 協助兒童發展希望孩子能找到自己的道路,而我從孩子身上看見自己應走的道路,感謝與我一同成長的孩子們
◆黃俐雅: 我喜歡看不太懂的哲學書 , 練習講容易懂的話; 目前在人本的數學想想教室學數學的道理!
◆黃志中: “為生民立命”而”勿忘初衷”
◆葉香君:職能治療師,愛科學實證,但更愛小孩的認知復健治療者,堅信”我過動,但我很棒!”。
◆葉恩宜:關懷兒童人權與女性增權賦能,喜歡用繪本和孩子做互動,喜歡和女兒幻想著藍天白雲裡住著哪些人。當一位陪伴者的女性!
◆許慧如:紀錄片工作者,作品關注生與死,透過家庭或醫療的場域去重新理解人存在的狀態。
◆陳培瑜:想要與孩子一起學習長大的媽媽,正努力透過閱讀與書寫理解孩子和自已。
◆楊巧玲:儘管歲月總是不饒人,但求童心得以長保存
◆楊佳羚: 在兒童文學的世界及養小孩的過程中重新當小孩與強調童年與玩樂的重要
◆歐瓊嬪:一枚小螺絲,願盡己之力有功能。
◆蕭 蘋:兩個青少年的母親,正在研究青少年與媒體的關係,同時關心媒體如何呈現各種青少年或兒童的形象,包括「過動兒」的建構等。
◆李世隆:婦產科醫師,兩個孩子的父親。
◆留佩萱:目前為美國賓州州立大學博士候選人,為美國國家認證諮商師。
◆米   米:為被確診ADD過動症的插畫家迷路的媽媽,一路不靠藥物讓孩子長大。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