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身體,充滿無限可能
作者:雲門教室律動老師 龔珊靚
我是一個很喜歡孩子的人,喜歡和孩子聊天,10年前因緣際會進入了雲門舞蹈教室。雲門舞蹈教室的理念希望孩子做自己,感受身體的自己,感受他人。
一直認為,身體律動課程的設計,能讓孩子能多思考,多反應,多舞動。有個4歲小女孩,從第一天上課開始,她完全不跟著大家一起動,只坐在旁邊看。小女孩的爸爸,個性比較急,總說:「一直坐在教室邊,真是浪費時間又浪費錢!」
還好,女孩的媽媽深具耐心,總是安靜的在看課窗外,觀察著小女孩,透過眼神一路陪伴。
課程中,我會不斷留意那位始終坐在牆邊的小女孩。例如:每個人都有氣球玩,她也會有。但我不會刻意對她說,妳要站起來一起玩,才給妳氣球……因為每個孩子都需要準備好,自己做足心理建設,才能真正玩得開心。
小女孩整整坐了一學期,爸爸媽媽也這麼等了六個月的時間。課程第二期的某一天,小女孩突然動起了身體,加入團體的活動。半年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當小女孩動起來的那一刻,爸爸媽媽和我,都好感動!
跨出的這一步,對小女孩來說有多不容易。她需要的,是身邊的大人願意給她更多時間。倚牆的她,終能自在舞動。
對多數人而言,男孩和女孩最明顯的分別是:男孩較好動,女孩較害羞。曾有個班級學員組成,是8個男生和5個女生。這8個男生,每一個都極富主見。
有次課程,先讓孩子們從玩剪刀石頭布開始,猜拳輸的,得站在別人的後面。其中有個男孩只要猜拳輸了就大哭,大聲說著:「我每次都輸!」聲音相當響亮。
這類情形重覆了好多次,我先將他帶到隊伍旁邊,在他耳邊問:「那你還要玩嗎?」孩子說:「可是我每次都輸!」我再小聲問他:「那你還要玩嗎?還是你想先在旁邊坐一下,等自己不哭不生氣,身體變溫柔的時候,再加入大家?」男孩想了想,「那我先不哭,身體放輕鬆一點,因為我還是想和大家一起玩。」
孩子年紀雖然還小,但已具備自我思考和選擇的能力。大人們要學著讓孩子面對自己的情緒,再整理好心情。一對一的溝通,遠比指令式的斥責,效果加倍。針對男孩占多數的班級,課程中,我會彈性安排更多「讓身體動起來」的部分。動得夠,就能降低各持己見,產生爭執的狀況。
另一個從4歲開始上課的孩子,現在已經國小一年級了。他超級熱愛恐龍,課程中遇到他專注力降低的時候,就會引導他模擬一下恐龍的肢體動作。但因為他太喜歡暴龍了,所以經常變成暴龍身體造形。
只是,他會因為暴龍的肢體動作,不經意的干擾到旁人。一昧的制止,不見得能有效改善,遇到這類情形我會和他說:「今天暴龍吃了好多青菜,所以動作要變得很溫柔哦!」適度的口語引導,搭配輕柔語調,加上孩子本身的想像力,孩子很容易就能把動作緩一緩,與人互動時,尊重就出現了。
現在小一的他,被學校老師貼上標籤,說他在校常放空,都不知道在幹嘛。考試也考不好,又常常忘東忘西,所以老師要求媽媽,要帶他去看診,讓醫生診斷一下。
媽媽又是個很想把孩子教好的人,常常怒氣一來,就用命令的口氣叫孩子做事。例如:「郭小明(匿名),你現在應該做什麼!」面對突然其來的指令,孩子頓時會呈現放空狀態,然後媽媽就一直叫他連名帶姓的叫「現在去寫功課,現在去背課文,現在去……」
直到有一次,媽媽調整了和孩子互動的方式,要孩子跟著她一起「用唱跳的方式背課文」,沒想到,孩子竟然就這麼背熟了!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和特質,大人不必急於為孩子分門別類。特別從身體教育的過程,我深刻體會到,每個孩子都需要因材施教。始終相信著,動身體能讓孩子認識自己,感受他人,更能忘掉心中的不愉快。
和孩子一起快樂動身體,現在就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