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次失火時,吃冰淇淋吧!
李佳燕–本文刊登於人本教育札記332期
「李醫師,拜託妳看看我的孩子…老師堅持說我的孩子是過動兒,必須要吃藥,可是,我不認為…我帶孩子去V醫院,醫師說他確實是過動兒,吃藥才能改善;我又帶他去K醫院,醫生卻說不像,要我再觀察即可,先不必吃藥。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啊? 如果妳可以跟我的孩子談談,我會比較放心…。」
一再接到這類的電話或訊息,我總是會再詳問,孩子有哪些狀況,讓老師或家長懷疑是注意力不足過動兒?然後,透過父母所說的內容,進一步向父母建議,也許可以先做某些生活上的調整,孩子讓大人傷透腦筋的言行,可能便會有所進步;或者改變家長傳統一板一眼的教養觀,說服家長重新建立養兒育女的開放理念。如果嘗試過後行不通,再來安排晤談的時間。
實在是因為希望帶孩子來談話的個案太多了,而每一個孩子雖然都不同,家長所遇到的挫折與擔心,卻是大同小異。經常是跟一個家庭談完,腦海裡會想起之前的那個家庭,還有更早之前的那個家庭….。然後,總有一個衝動,想開個懷疑孩子是注意力不足過動兒的父母支持成長班,可能對這些父母會更具立即的成效。
不過,有些父母的來電或來信,卻急急如律令,讓人聽來讀來,覺得不立即協助,便會造成孩子和整個家庭的大不幸;或者父母彷彿已經為了孩子,竭盡所能,甚至技窮力竭,瀕臨溺斃之際,需要有人及時伸出援手拉起父母。
那天,我便是接到一通這樣的電話。
原訂是預約下午一點與孩子和母親晤談,不料,當天我看診較慢,一直看診到下午兩點,才結束了上午的門診。不過,這也有個好處,我經常趁孩子在外候診時,詢問養兒育女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她們觀察到的孩子,狀況如何,與父母互動的情形又如何?同時,我在診間裡,也可以聽到孩子在時間並不短的候診中,所發出的聲音,是吵鬧不休不耐煩呢?還是,與母親輕鬆的對話聲,甚至是愉悅的繪本朗朗讀書聲呢?
而今天,我聽到的是使得我嘴角一再揚起笑容急著分享「幻想」故事的聲音,那樣創意十足的聲音,簡直就是兒子孩提時的翻版。
診間的門被推開,走進來一位落落大方,看起來信心十足的六歲小女孩,媽媽只是跟在她後頭。
來找我的孩子,十之八九,都是被各種大人認定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的孩子,如果父母也認同這些特定大人的判斷,孩子不會出現在我的診間。往往是因為家長對這樣的判斷不以為然,或者對這些大人對待孩子的方式有疑慮不滿,父母才會再帶孩子來找我,有著仿若「上訴」的濃厚意味。
我並不認為自己是個學識特別深厚的能人,相反的,我本性懶散隨性;我也絕非看過最多孩子的「孩子王」,許多專門教育或照顧孩子的大人,天天見到的都是孩子。我只是試圖提供一個機會,一個空間,在父母敘述孩子惱人行為的同時,讓孩子可以暢快地說出他自己的想法,那個想法,可能從來沒有空隙可以探出頭來透透氣,沒有大人瞧過「它」長得什麼模樣?同時,觀察親子之間的互動,有沒有可以提醒的點?因此,推開門走進診間的是一位怎樣的孩子,常讓我有眼睛一亮的驚奇。這女孩毫不畏生,主動打招呼,我已經預知今天下午,會是一場驚嘆不已的童心之旅。
我照常問孩子學校的交友情形:「在學校,妳有好朋友嗎?」「當然有啊!我有太多好朋友了(然後是一連串我聽不懂是什麼的名字,不過,我數了一下,大約唸了八個名字)!我是二隊長,有一個因為他比我厲害,所以,他當大隊長。除非他請假,我才能當大隊長。對啦!妳猜對了!妳怎麼知道,我們就是玩鬼抓人…」
玩來玩去,抓來抓去,難免會有衝突。母親抱怨,孩子會跟同學打架。可是,孩子有話要說:「他搔我癢,搔三次,每次我都有好好告訴他,不要再弄我了,我說了三次,三次!他還是繼續搔我癢,我才打過去的!老師應該處罰他,不是處罰我才對啊!」「還有一次,是他先罵我是蟑螂,我是獅子座的,我非常生氣(這孩子聰明到知道拿獅子座來強調自己的憤怒!),可是,我還是忍下來了,我不敢罵回去,因為我知道我只要再罵回去,他就會罵….哎喲,我不敢說啦!好啦!我說,他就會罵!幹妳祖嬤!」
她把每一次的衝突與憤怒,都解釋得清楚明瞭,從言談中,孩子的聰明伶俐顯露無遺。
媽媽帶來了孩子在學校的作業本、評量簿、考試卷和聯絡簿。這孩子作業可以如期完成,成績中上,總是考八十分以上,顯然學習並沒有太大困擾!「上課喔…我比較喜歡下課啦!(這通常是鬼靈精怪的孩子會說的話)生活課也很好玩,老師會帶我們到戶外講故事、跑操場;我也喜歡數學課,因為可以做東西。我最討厭國語課!太無聊了!都只有在描線而已!」這是第一次有孩子如此具體地清楚敘述國語課無聊的原因!「都只有在描線而已!」寫字,對多少孩子而言,只是像加工區工人,是一件不能走動、不能讓想像力飛舞「如圖照描」的苦差事啊!
媽媽表示,幼稚園大班時,老師就認為孩子是過動兒,建議母親帶孩子去看診。她帶孩子到醫學中心看小兒神經科,醫師說她的孩子並非過動兒。上小學之後,安親班老師更是一再催促,母親詢問過孩子一向看診的小兒科醫師,小兒科醫師不認為孩子有過動傾向。母親經不起安親班老師的「警告」,只好再帶孩子到兒童心智科門診做心理衡鑑,診斷為「疑似注意力不足」,安親班老師便要求孩子服藥。
奇怪的是,學校老師的看法呢?母親說:「孩子運氣好,遇到一位很寬容的老師。孩子上課無聊時,雖然會站起來走動,甚至走到教室後面晃晃,再走回座位,但是聯
絡簿上,少見老師寫什麼抱怨的話。老師甚至誇獎孩子是全班口齒最伶俐,反應最快,非常聰明的孩子,說老師吩咐孩子的話,孩子都能記得。我從兒童心智科帶回來的量表,學校老師和安親班老師寫的,就差很多…」
顯然問題出在安親班。這是一家什麼樣的安親班呢?是月考前,要小朋友上課寫評量考卷到晚上八點,才放孩子回家吃晚餐的安親班!是母親六點送便當去給孩子,老師會搖頭說:「寫完考試卷才可以吃飯」的安親班!不過,這樣的安親班,家長還是趨之若鶩,看來,還是有家長「欣賞」這樣的安親方式。
「選擇適合我們孩子的安親班吧!選擇不會糟蹋孩子身體的安親班吧!選擇不會把孩子填成肥鴨的安親班吧!」這樣一個奇特的孩子,關在這樣的安親班,簡直是折磨啊!
當母親訴說著生活的疲憊時,孩子會接口說:「所以,妳不要把氣出在我身上啊!」這孩子對大人會容易遷怒小孩,瞭然於心;當診所電話鈴聲響起時,孩子望著我,我望著她,那是一雙期待獲得允許接電話的眼神,我點頭告訴她!「去接吧!」坐在一旁的母親,大概嚇呆了!這位醫生,就這樣讓孩子接診所的來電?是的,她不是在我診所第一個要求接電話而真的接起電話的孩子,這些無所懼、充滿好奇心的孩子,只要無傷,有什麼是不能讓她試看看的呢?每個孩子接電話的反應還是不同,這孩子是這樣回答的:喔!不是,我不是護士,我是在這裡接受治療的同學…」
「妳知道當妳很生氣時,是什麼感覺嗎?那是一種像失火的感覺。」孩子說。
「那妳失火時,都怎麼辦?」我問。
「我就去跑步,看能不能把火跑走。」孩子回答。「我看,我就往你頭上丟濕紙巾好了。」媽媽說。
「我想到一個最好的滅火方法了!下次,如果又要失火的時候,就去吃冰淇淋來滅火吧!」
孩子望著媽媽笑了。回到家,我收到母親傳來的訊息:「我們剛剛去麥當勞吃了霜淇淋!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