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告訴你我的暑假生活

李佳燕(本文刊登於人本教育札記328期)

一對父女,笑盈盈步入診間,兩位我都是初次見面。

如果生病的是小孩,只要是可以開口說話,無分年齡,我的看診習慣,一般會先正式地問孩子本人:「你今天怎麼了?為什麼要來找醫生阿姨(婆婆)呢?」。眼前坐著的是一位十歲的小女孩,我整個身子面向孩子,彎腰向前正視著她,問她今天有哪裡不舒服嗎?看她神色自若,精神飽滿,不像正遭受發燒感冒拉肚子之苦的小寶貝。

孩子望著爸爸,欲言又止,似有難言之隱。爸爸才娓娓道來,原來,孩子昨天在班上大哭後,突然頭暈、喘不過氣、四肢發麻到甚至無法走路。老師看了非常焦急,趕緊把孩子的父母叫到學校,請父母帶孩子去醫院做身體檢查。

我聽了心裡大概有個譜了,心跳等基本的身體檢查過一切正常之後,我必須重塑當時的場景。再問孩子:「哇!聽起來,你那時一定很難過,可不可以告訴醫生阿姨,你大哭頭暈,甚至沒有辦法走路之前,是發生了什麼事?那時班上怎麼了嗎?」孩子點點頭,毫不遲疑地回答:「昨天一上課,老師要我們每一個小朋友,都要上台先說我是誰,然後再報告暑假生活。老師聽了很生氣就罵人…」我想,這孩子是上台說了什麼胡言亂語的話嗎?連講個應該是很有趣的暑假生活話題,都能把老師惹火了!

我說:「你是講了什麼呢?老師聽了會那麼生氣?」孩子猛搖頭,趕快澄清說:「不是我!老師不是在氣我!老師是在氣另外一個小朋友!」等等,所以是另一個小朋友惹老師生氣,然後我眼前這個看起來真的頂乖巧,一點也不像白目一族的小女孩,卻心情激動到「過度換氣」了?

父與女只好繼續引導孩子把狀況講清楚:「好,那能不能告訴醫生阿姨,你上台講暑假生活,講什麼呢?有沒有跟同學分享什麼好玩的事情呢?」孩子又盯著爸爸,然後淺笑搖搖頭:「我就說我是某某某,我的暑假是去安親班,在安親班寫暑假作業,寫下學期的功課,回家跟弟弟玩,有時候可以看電視,爸爸媽媽放假時,有時候會帶我們去大賣場,其實就跟沒有放暑假一樣的生活…」聽起來,真的是平淡無奇地過完童年非常寶貴的暑假生活。

唉!暑假本來是在繁瑣固定被規訓的上學生活之外,使得童年所以像童年,非常重要的代表時光;是被關在籠子裡的小鳥,被放出來展開翅膀飛翔,讓小鳥還記得自己是小鳥,還記得飛翔的姿勢,還能保有飛翔的能力,還懂得體會飛翔的樂趣。暑假,讓小鳥才有機會享受到天空的寬廣啊!無奈現在許多家庭,父母均要上班,安親班成了暑假的替補學校,孩子其實感受不到暑假是可以自由放鬆,可以發呆做夢的一段奇恩日子。現在的孩子,暑假,只是從一個大鳥籠,換到另一個小鳥籠,如此罷了!他們唯一能感受到自己是隻小鳥的時間,大概就是從大鳥籠挪出來,要進入小鳥籠之間的換籠空隙而已了。

我經常看著諸多暑期安親班的課表,每一個小時,安排什麼課,清清楚楚,毫不馬虎,看得出來是應消費者(出錢的家長啊!)所求。雖然比起上學時,活潑生動些,偶而會有肢體活動的課程,但是,我更期待,有大片空白的課表,甚至沒有課表的安親班!我們能不能有帶孩子翱翔的安親班?大人能不能回憶一下自己兒時鬆散的暑期生活,我們能不能感同身受,接受孩子就是需要有不被大人規範,任由發展,或獨自或群體的空閒自由時間?我們似乎忘了,思考力需要時間醞釀、沉澱,以及外表看似發呆的腦內翻攪;想像力是在自由空閒間流竄,約束限制規定是它的敵人啊!

但是,這個孩子平淡無奇的暑期生活報告,並非惹爆老師的主因,到底是誰扔的炸彈呢?「所以,老師並不是因為你的報告而生氣,那是哪一個小朋友?他講了什麼話讓老師那麼生氣?」「是有一個小朋友,他講得很小聲,根本聽不清楚他在講什麼,然後,他只講幾句話就沒講話了。老師規定每一個人都要講三分鐘,他的時間還剩很多,他站在台上,什麼都不說,站著等三分鐘到。老師很生氣,就開始罵人了。」

生氣

我聽著這整個過程,有種「冤枉啊大人」的氛圍。本來大家分離了一個暑假,剛見面,應該是相見歡啊!互相擁抱都來不及了,最後卻落得不歡而散;本來老師邀請全班同學上台分享暑假生活,也是美事一件,為什麼最後是以罵人來收場?還不如不分享!相信不只是孩子感覺錯愕,老師應該也很挫折。

不過,或許必須思考的是:每一個孩子來自不同的家庭,不是人人都有愉快的暑假。有的暑假平淡無奇,安親班裡度過;有的可能家境富裕,暑假出國旅遊,可以上台分享得人人稱羨;而有的小孩,可能必須分擔家計,幫忙帶幼小的弟弟妹妹;有的甚至是灰暗無助地恨不得快點開學,能趕緊脫離不愉快的家…。再想想看,在聽過一些同學分享他們四處國內國外旅遊的精彩暑假生活之後,有些孩子要以什麼心情,說出自己「見不得光」的生活?還是要孩子瞎掰一個來應付老師呢?不是每一個孩子都想要分享自己的暑假生活,容許孩子有不公開自己暑假生活的權利,是老師必須設身處地思考的多元處境。

「可是,老師又不是罵妳,妳為什麼大哭呢?」
「因為她不是只罵那個小朋友,她是氣起來罵全班同學,好像我們大家都做錯事一樣,我覺得她也在罵我啊!」
「所以,妳覺得很委屈,是不是?老師是罵什麼話,讓妳這麼傷心呢?」
孩子點頭又搖頭說:「她罵得很大聲,我不記得了…」

生氣的小貓

我問爸爸,在家裡會罵小孩嗎?一直坐在一旁陪伴孩子,跟一般父母不太一樣,不曾插嘴,讓孩子自己表述的父親,笑著搖頭說很少罵孩子啊!

到底老師要為這樣的事件,責罵全班同學什麼呢?
當老師看到有學生不願分享他的暑假生活時,為什麼反應是生氣,而不是等下課時,把孩子叫到辦公室,詳問孩子暑假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當老師覺得某個孩子的行為不妥時,為什麼是遷怒全班同學?這樣做的後果,豈不是會造成其他也一併遭殃的同學,下課的時候對那位害他們被罵的孩子,群起攻擊?

我告訴孩子:「那個不想報告暑假生活的小朋友,可能暑假過得不開心,所以,根本不想再想起,更不想分享,但是又被老師強迫一定要分享,只好用這種讓老師生氣的方式來表達了;老師每天要面對很多人,很多事,家裡的事,學校的事,經常要處理好多不順心的事,所以昨天心情大概也不太好,才會為了這樣一件小事情,大發雷霆。」同時跟父親與孩子講解換氣過度症候群的原因,示範以後遇到時,可以如何使用塑膠袋處置的方法。

我想起我的孩子一個古怪的行為。從孩子讀幼兒園開始,每個寒暑假,我們全家都會出國遊玩,但是,我知道,孩子開學到學校,幾乎不曾告訴同學,他暑假出國遊玩的事情,我問過他原因,他說:「很多同學從來沒有出過國,我怕他們聽到會不舒服。」如果一個小學孩子都能想到這樣的互動心情,為什麼大人想不到呢?是什麼原因使大人的心,不再柔軟呢?

不過,話說回來,我更想問一個問題:如果有一家安親班,暑假的課表,有一整個上午,就是放任孩子躺在草地上,看著藍天白雲發呆、翻滾、做白日夢,或者亂跑,玩鬼抓人,你願意花錢讓孩子去這樣的安親班嗎?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