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用道理說服孩子
李佳燕(原文刊登於人本教育札記327期)
東方式的教養態度,一向是只要求小孩必須聽從大人的話語,大人說的話是否有道理,小孩毫無可置喙的餘地。從小我們就聽到耳爛的一句話:「嬰仔人,有耳無嘴」,把這種父權至高無上的精神,可謂形容到極致。
可是,現代的孩子呼吸著自由的空氣出生,吸吮著平等的奶水成長,滋補著民主的營養茁壯,他們有自己的看法與觀點,遇見不公不義的現象,欲去之而後快的衝動,遠遠強於必須顧及大人顏面的斟酌。
而大人呢?大人有感受到時代的脈動嗎?有多少大人仍緊抱著過去威權的習慣不放,與孩子的互動,依舊停留在「我說一就是一,小孩子給我閉嘴!」的封建時代呢?有些大人其實也體認到與孩子的互動方式,不能再沿襲上一代的模式,只是生命經驗中缺乏平等自由精神的模式可學習,不知該如何運作?甚至擔心會造成放任違常的不堪結果,因此更是捉拿不定。
當孩子漸漸長大,大人繼續堅持以傳統態度教養孩子,或者停留在「沒大沒小」的惶恐中,而孩子卻要求以現代平等的方式互動時,衝突於焉產生,而且層出不窮。
這樣的衝突,不只發生在已伶牙俐齒的青少年,事實上,從幼兒園就開始了,只是我們總愛以某種疾病來名之,例如:情緒障礙或者過動。
被老師說是情緒障礙的四歲孩子來到了診間一個多小時,與我談笑自如,即使在我與母親談話時,他時而依偎在母親身邊聽著,有時無聊了,也只是自己找有趣的東西玩,在診間他找到了聽診器和我的磁鐵玩具,完全不打擾。
當我拿出人本製作的「好話牌」與母親分享時,他靜靜在旁聽我唸著好話,眼睛閃光熠熠;當我與他分享神奇寶貝卡時,曾經被醫師診斷為發展遲緩的孩子,發揮了閃爍奪眼的聰慧。他先選了四張卡片,說那是他爸爸有抓到的寶。可是繼續翻著卡片,他有難以割捨的猶豫,他又拿了兩張,告訴我:「這兩張,是我媽媽幫我爸爸抓到的喔!」我說:「好啊!也送給你。」翻到最後,我看他又取出兩張卡片,我等著聽他拿什麼理由來說服我。結果,這孩子說:「這兩張神奇寶貝好漂亮喔!我希望我爸爸可以抓到他們!我可以拿回去給我爸爸看嗎?」我當然說:「好!」我找不出理由可以拒絕啊!
這孩子簡直是天生的談判協商人才啊!母親也說他們去露營時,這孩子鮮少在自家的帳篷裡,都在別人家的帳篷串門子。這樣的寶貝,在幼兒園為何會被認為有情緒障礙呢?母親舉例說:有一回孩子和其他小朋友在洗手台洗手,洗手洗成玩水,玩水玩到互相潑水,搞得小朋友們衣服都濕了。老師出來禁止,孩子不聽從,繼續玩水,老師硬把孩子抓進教室,孩子抗拒大哭,老師在抓小孩時,甚至被孩子抓傷。
這樣的事件,先要思考的是:玩水潑水好不好玩?尤其在炎熱的夏天?
當然好玩。孩子愛玩水,簡直是天經地義。
再來要想的是:雖然好玩,有沒有任何壞處?這樣的壞處,可不可以解決?
衣服潑濕了,會容易感冒?這其實是一個大誤會,實情是如果孩子覺得會冷才是感冒的前兆。更何況衣服濕了,換一件就是。還有,會把地板搞得濕淋淋的,容易滑倒?這也有解決的辦法,等玩水玩夠了,請這些孩子,自己把地板擦乾。浪費水資源?我們可以請他們在洗手檯放一個臉盆,等盛滿水了,把臉盆的水,拿去澆花或沖馬桶。
所以,連我這個大人都想不出充分的原因,為什麼不能玩水?在他們玩得興高采烈時,突然跑出一個臉色難看的大人,命令他們停止玩耍與笑聲,而且是必須立刻遵行!我不知道老師以什麼理由來說服孩子,老師在命令之前,有試圖跟孩子說什麼嗎?而說的話,對孩子的世界而言,是有道理的嗎?
在孩子不明白之下,強制要孩子離開歡樂的現場,而且不允許抵抗,當弱小的孩子抵抗時,老師採取的方法是約束行動,強制帶離,孩子因此使盡全力反抗。這樣的場景,有沒有似曾相識的感覺?這跟我們在許多的抗議示威現場,看到的情景不是頗雷同嗎?只是,在示威現場,有專家學者、社運人士可以把訴求論述清楚,便成了正義之聲、志氣之行。孩子年紀小,口述不清,更無能筆戰,只能以最原始的拳打腳踢和大聲哭喊來表達憤怒不滿,卻被老師以情緒障礙來處理!
在家裡,在校園,我們有許多的規範,這個不行,那個不可以。可是,在我們訂下這些規範時,有仔細思索過,這些規範,所為何來嗎?在今日的家庭與校園,還有如此規範的必要嗎?就像古代坐月子,有許多的禁忌,不准洗頭,不准洗澡,那是在古代沒有吹風機,沒有禦寒設備時的考量,但是放到二十一世紀的環境,已完全不適用。當我們只會依循習性,緊抱著過去傳統的教育教養規範時,那何嘗不是腦袋的偷懶與理性的荒廢啊!
我又想起另一位抓傷老師的孩子。
已經是小學中年級的孩子,用五隻利爪,抓傷老師,老師憤而將孩子送到學務處,並且告訴家長,這孩子有病,一定是過動兒!
進到我診間的孩子,如鬥敗的獅子,垂頭喪氣。我希望還原當天的場景。孩子表達能力很強,告訴我:「老師不公平!」當孩子說出這幾個字時,憤怒的獅毛,又豎直了起來。
原來,孩子與同學打架,這孩子打起架來,仿佛遇到世紀仇敵一樣,拳頭如狂風暴雨而下,老師驚嚇之餘,緊急帶離孩子,同時叫被打的同學,快點離開現場,否則後果不堪設想。老師把喜愛打籃球的孩子,帶到籃球場,希望轉移他的注意力,可是,老師卻忘了借籃球,於是只好返回要借籃球。不料,這孩子,一見老師離開,便衝回教室,繼續找那位同學算帳。可憐的老師,趕緊又衝回教室,同時抱緊揮拳如雨下的孩子,就在此時,老師被孩子抓傷了!道道有些許滲血的紅斑點,就劃在老師的臂膀上!
我慢慢聽著孩子的敘述,望著孩子,告訴他:「你並不想傷害老師,是不是?你當時一定是太生氣了,一定有一件讓你受不了的事情,才會讓你氣到要打同學。你能不能告訴我,什麼事情讓你那麼生氣呢?」在事過境遷之後,孩子口氣自然舒緩許多,原來是那位同學先起哄笑他腦袋有洞,是白癡,孩子便怒火沖天揍人了。可是,這並非孩子第一次因此揍人,孩子更惱怒的是:「每一次同學笑我,老師都不處理,我會打他,還不是因為他先笑我!結果,我被笑是活該嗎?老師從來不處罰笑我的同學,還叫他趕快離開,只會處罰我!老師不公平!」
更大的怒火藏在對老師的不滿裡。老師如果只處理表面的紛爭,只求不要打鬧就好了,而不深究怒火的起源,會有永遠處裡不完的紛爭。
我告訴孩子:「你很棒,因為我看到你想要自己處理同學罵你、笑你這件事,而不想麻煩老師或父母,這表示你不是媽寶,不會一遇到困難,就吵著要大人幫你解決,你真是一個懂事又獨立的孩子啊!」這孩子大概以為眼前這個大人腦袋才真的有洞,我打架了,還一直誇我好棒!
我接著說:「不過,你以打架來解決,是好方法嗎?搞到老師受傷,爸爸媽媽被叫去學校,笑你的同學,也沒有向你道歉,以後如果再遇到這樣讓人生氣的事情時,你覺得打架是好方法嗎?」孩子搖頭,「是啊!我們不要再用打架來解決了,顯然這個方法,只會讓你更倒楣,不是好方法,我們要用很聰明的腦袋想想看,有什麼其他更好的方法嗎?」
這是我留給父母和孩子的功課。
但是,我知道,如果大人會問話,能傾聽,跟孩子講道理,孩子的命運會大不同!也不會被隨意戴上生病的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