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孩開心上學去
文‧ 圖/楊佳羚
原刊登於《綠主張》月刊,2014年9月,132期。
由於瑞典市政府必須提供一歲以上孩子幼托服務,所以女兒路比在一歲又兩週時,就已經上幼兒園了。而且入學時,不但完全沒掉一滴淚,還開開心心去上學,讓很多台灣朋友覺得不可思議。
父母孩子一起走過入學週
在台灣常聽說有孩子在剛上幼兒園時哭了很久,讓家長和老師不知如何是好,但我發現這往往是沒有適當的方式以及讓父母可以配合的勞動條件所致。
以路比在幼兒園的入學經驗為例,收到入學通知後,我們就在散步時,向路比介紹這是她未來就讀的幼兒園。入學週期間,父母可以請八成薪的「臨時親職假」,跟著孩子一起去學校。上學第一天只有一小時,老師先帶我們參觀環境,向我們說明接下來將有一至兩週的「入學週」,從每天一小時、兩小時,到孩子可以留校吃午餐、睡午睡……最後可以適應全天為止。邊聽老師說明時,其實孩子已經開始好奇地在幼兒園走走看看,玩新奇的玩具了。
第二天,老師看路比狀況很好,就請我向路比說明,媽媽會先離開十分鐘,之後再回來接她,試試看她是否可以自己與老師、小朋友在一起。老師強調一定要告知孩子,不可以用「偷跑」的方式,因為這會破壞孩子對大人的信任。我向路比說明後,就被帶到另一個孩子看不到我的房間,老師為我準備了咖啡;結果我等了好久,老師才來叫我。老師說,因為路比狀況一直很好,我就跟著她們一起在外玩沙,與路比一起吃午餐,兩天的時間就結束了原本預計要花一至兩週的入學週!
在瑞典,只有小小孩才會午睡;因為瑞典孩子都很早睡(早則七點半,晚則八點半),如果大小孩午睡,晚上就不易早睡,無法有完整、足夠的睡眠。由於路 比就讀的第一個幼兒園,是因應「隆德嬰兒潮」而以小學閒置教室增設的兩班小班,所以與一般一至三歲混齡的小班不同,她們班上都是一至一歲半的孩子,因此路 比班上孩子全都要午睡。剛開始老師會陪在新來的孩子旁邊,等她適應了再自己入睡。因此,路比第三天就開始上全天班了。
從孩子的需求出發
除了有好的勞動條件,讓家長可以申請「有給臨時親職假」陪孩子一起入學,以及透過設計慢慢漸進之外,老師也請我們準備家人的照片。老師會製作一張個別孩子的專屬海報,裡面有孩子熟悉的家人甚至寵物。
如果孩子想爸媽,老師就會帶他到海報前,以轉移注意力,並且向孩子說明爸媽何時就會來接他。我發現孩子也喜歡去看其他孩子的海報,老師的教室佈置都是從孩子的需求出發,處處有巧思,非常令人讚嘆!
路比的第二所幼兒園在入學時,也給我們一本空白的小冊子,要我們做一本屬於孩子的照片小書,老師再幫忙護貝。孩子沒事就會去翻閱自己或同學的小書,如果大人想看,要先徵詢孩子的同意才可以翻閱。
當路比在同一所幼兒園從小班升到大班時,也會有適應週,但這次不需要家長出馬。幼兒園小班下學期末時,會由一位老師帶著班上三歲左右即將於暑假後升大班的孩子,固定時間和大班師生一起活動。由於有小班老師的陪伴,孩子不會覺得突然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同時讓孩子在這段時間認識大班的老師和哥哥姊姊,以順利升上大班。
還好有社區開放育兒園
當父母請了臨時親職假,結果幼兒園老師只讓孩子去一、兩個小時,接下來的時間要如何打發?這時,社區的「開放育兒園」(註)就是父母的救星,讓孩子有好玩的地方可以消磨時間。
所謂的開放育兒園,就像現在有些社區成立的托育資源中心,定時會有唱歌或親子有氧時間,讓申請親職假在家的父母及社區保母能帶孩子到這裡和其他大小孩一起交流、同樂。如果遇到附近幼兒園因為老師在職進修而閉園兩天,開放育兒園就會擠得水洩不通。
因為家裡沒有足夠的美勞器材,我就帶著照片在這裡完成孩子的照片小書。由於幼兒園入學週而有機會再到開放育兒園活動,也讓我驚訝地發現路比在這兩年又長大不少:她到開放育兒園時更懂得張羅自己的畫畫工具,邊畫圖邊告訴我這是個城堡;也更懂得使用育兒園裡的玩具。
路比的第一個幼兒園老師告訴我們:「孩子的第一個幼兒園,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對環境的信任,讓孩子喜歡上學。」我則在這過程中看見瑞典幼教老師對幼兒心理的了解,看他們如何運用各種方式讓孩子信任學校、喜歡上學。
除了教養方法的改進,讓台灣的家長有更好的勞動條件,來好好陪伴孩子度過入學適應期,以及提供足夠的社區托育資源系統,讓小小孩不是從小就只能和另 一個疲憊的大人孤絕在家,這些都是我們可以繼續努力的!(作者: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著有《台灣女生 瑞典樂活》。)
備註
註 在先前的專欄以及《台灣女生 瑞典樂活》一書中,我把開放育兒園譯為「開放幼兒園」。然而,因為發現國內讀者會誤以為這是以開放教育為基礎的幼兒園,因此改譯為「開放育兒園」,一方面與幼兒園有所區隔,另一方面也與國內正在發展的社區托育資源中心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