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心中的小星星
李佳燕醫師(原文刊登於人本教育札記319期)
五歲的孩子,應該是什麼模樣呢?我依稀記得讀幼稚園時,搶著盪鞦韆,推擠著溜滑梯,小點心推出來時剎那的雀躍;回家和鄰居小孩玩跳格子,畫美麗的公主,跳橡皮筋連起來的跳繩…,除了玩樂,還是玩樂。
最近讀到兒童文學家幸佳慧所翻譯的一段話:「我三歲,我不是被人造來坐直、擺好手、輪流、有耐心、排好隊、保持安靜的,我需要動,我需要新奇,我需要冒險,我需要用我全部的身體去參與,讓我玩!相信我,我是在學習!」使我想起了一位幼兒園的孩子。
六歲的孩子,由母親帶著前來,在幼兒園剛讀大班時,已經被老師要求帶去看兒童心智科醫師,被診斷為過動症,也服了一年多的藥。
我的驚嚇,無法形容,究竟大人想像的五歲孩子,應該被馴服成如何聽話懂事開竅的準大人樣,才是正常?
母親開始滔滔敘述老師擔心孩子有問題的原因,說孩子讀中班,就已經狀況連連:「老師在講解勞作如何操作時,別人家的孩子都乖乖坐著聽老師講解,只有我們家涵涵,聽沒幾分鐘,會全身長蟲似地動個不停,後來乾脆站起來走來走去」。我問涵涵:「妳喜歡做勞作嗎?」她輕快的回答:「喜歡啊!」我望向母親,母親點頭同意說:「她很喜歡動手做東西,也做得不錯喔!」我大概傻愣了幾秒鐘,聽老師講解的目的,不就是要學會如何做嗎?孩子會做,也愛動手做,學習勞作的目的,已經達成了,此時,乖乖安靜地聽老師講解的意義何在?
母親立即回答:「老師說如果十個小孩中,有九個可以乖乖坐好聽老師講解,只有我們家涵涵坐不住,當然是她有問題啊!更何況,孩子在中班,就要練習安靜坐著聽老師說話,否則到了小學,會適應不良!」
我笑了,無奈至極的苦笑:「我們的幼兒園很錯亂,可能早上還唸『你很特別』的繪本書給孩子聽,下午卻對孩子說:『你很特別,所以你有問題!』。如果小朋友都能乖乖靜坐不會動的聽老師講話講這麼久,我要說,不是妳的孩子有問題,是那多數能乖乖坐著的四歲小孩有問題!」
後來,升到大班,幼兒園的重量級課業學習開始上場,母親說孩子的學習狀況不佳:「例如,寫阿拉伯數字『3』,她會寫成倒過來的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