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童書

無處不過動的童書—從童書角度正視兒童特質Childhood

幸佳慧

英國新堡大學兒童文學博士/童書創作與閱讀推動工作者

前言

這篇論文,將以我在「拒絕孩子變罐頭,還給孩子做自己」的系列研討會中以「躍然紙上—童書無處不過動」為題的演講為基礎,整理童書與兒童特質相關的脈絡。我將簡要的從Childhood「兒童特質」一字談起它的生成與發展[1],接著回顧世界上一些重要童書故事中所反應與形塑的兒童形象,藉此反省當我們頌讚著閱讀活動裡的「兒童特質」時,是否跟現實生活裡我們教養兒童的實踐有所矛盾脫節,因社會機構的干預、插手而損傷了兒童該享有的快樂生活與健康發展的權利。

躍然紙上—童書無處不過動

 

兒童特質從被發現到被搶救

要談兒童特質,非得談到第一個以通史觀點研究的法國人菲利普.阿希斯(Philippe Aries),他在1960年的出版研究中主張「兒童特質」這個知覺或感覺(sentiment),一直到17世紀才出現[2]。在那之前,社會對成人跟小孩區別甚少,孩子被社會看成小號的成人,在斷奶跟脆弱的幼兒期後,就加入了成人世界,沒有人會因為他們小巧可愛而大做文章,一直到17世紀後,描繪以兒童為中心的家庭日常生活現象,才逐漸普遍起來。大眾逐漸意識到兒童有一些天生特質跟成人特質(adulthood有顯著不同後,兒童的「單純、脆弱與可塑性」才真正被看見、知覺。

 

Read more »

從診間與童書,聽見「動兒童」頌讚曲

「拒絕孩子變罐頭—過動兒研討」之台南過動衝動臨時加場
【從診間與童書,聽見「動兒童」頌讚曲 】

地點:台南裕文分館 二樓多功能室(裕信路237號)
時間:10月12日(六) 14:00 –17:30
與談:李佳燕、幸佳慧
*免報名、免費入場,座位有限,提早入座

當「過動」成為大人解釋孩子行為的主流;當越來越多的兒童進入小學後被輕易懷疑為「過動症」兒童,是否也反映了成人教養端的困境?身為兒童的照養者(家長、老師、醫護人員)必須對「兒童性」與「過動」有更多的認識,以避免「過動」淪入「標籤化」或「過度醫療」的處境。我們需要多元多方的理解與欣賞兒童的特質與天賦,協助每個孩子找到他們快樂健康的成長學習路徑。

此次與談,將由家醫科李醫師與兒童文學家幸佳慧,分別從醫療系統與文學閱讀的角度,來談過動兒與社會文化的關係,希望能給家長與教師更寬廣的視野,來理解與欣賞兒童本有的天賦與特質。

插圖引用自童書《野獸國》《長襪皮皮》《戴帽子的貓》《奧莉薇》《Elo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