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他山之石

康乃爾大學教授:ADHD的自然治癒法

幸佳慧編譯

康乃爾醫學院的臨床精神病學教授,兼精神病藥物學主任的理查.費德曼(Richard A. Friedman)去年底在《紐約時報》發表一篇文章「ADHD的自然治癒」A Narture Fix for ADHD。針對ADHD變成美國年輕人當前最盛行的精神疾病與大量用藥的現象,提出有研究根據的新見解與呼籲。以下翻譯整理該篇文章:

2015-03-01_21-16-24

近來的神經科學研究顯示有ADHD的人,其實天生就是「追求新奇」(novelty-seeking)的構造,事實上這是個進化上的獨特優勢。這些人跟大部分的人比起來,他們覺得日子因為過於常規、缺乏刺激,腦中的報償迴路沒有被給予足夠燃料而顯得意興闌珊。

為了彌補這樣不足,他們因此被新奇經驗給吸引,對於現代生活裡軍團式嚴格控管的生活結構,感到極為不耐與焦躁不安。簡單說來,有ADHD的人,也許根本沒有病,那些一連串不符合我們當代文化期待的行為特徵,也不是病

Read more »

在大自然中成長

【作者】圖與文/楊佳羚(聯盟成員之一,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著有《台灣女生 瑞典樂活》,曾留學瑞典多年,目前仍經常回瑞典做研究與考察。)

瑞典人十分相信:「要讓孩子在大自然中成長。」他們常說:「沒有壞天氣,只有爛衣服。」因此,幼兒園每天一定帶孩子出外玩耍,無論下雨或下雪;甚至有「森林幼兒園」,全年都讓孩子在森林中學習和玩耍。 

前幾天剛做完月子的朋友與我見面,常被唸說:「怎麼把那麼小的嬰兒帶出門!」台灣有些傳統觀念認為孩子要四個月大才能出門,因為我們都有在國外育兒的經驗,所以一致認為:「為什麼不行呢?」

就讓孩子在戶外繼續睡吧!

 二○一三年夏末,我和彭婉如文教基金會一行人到瑞典南部與丹麥參訪幼托機構。由於丹麥的育嬰假較短,托兒所收托六個月以上至三歲的孩子,和台灣托嬰中心的收托年紀較為相似,因此我們選定到哥本哈根參訪。

在瑞典,天氣再冷,幼兒園一歲多的孩子們穿暖暖,一起出遊。

在瑞典,天氣再冷,幼兒園一歲多的孩子們穿暖暖,一起出遊。

參訪時,簡介人員提到,大部分家長都是在孩子八個月或十個月大時才送來。因此,在我看來,丹麥的托兒所和瑞典收托一歲至三歲孩子的幼兒園小班差不多。瑞典和丹麥的經驗也凸顯了台灣《幼兒教育及照顧法》第十八條中「二歲和三歲不得與其他年齡幼兒混齡」的荒謬規定─因為目前沒有任何幼兒發展理論證實二歲和三歲孩子的發展差異大到不可混齡。這樣的規定其實並非基於孩子的需求,而是為了主政者的行政方便:幼托整合後,二歲孩子歸內政部管、三歲以上歸教育部管!但這樣的官僚思維卻讓許多鄉立托兒所因為無法符合諸多規定而倒閉,也讓原本可在二歲半左右就與三歲小班混齡就讀的孩子無法進入幼兒園。 Read more »

Recent Entries »